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枢纽,一个地区经济的高数发展,必须依赖于一个有效发达的金融体系支撑。以孝义市为例,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先后成立了一家村镇银行、七家初具规模的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累计进入金融领域约15-2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然而由于体制和政策的瓶颈,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中却不能享受与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同样的待遇,不能吸收社会存款,导致没有规模效应,难以做大做强。因此借力山西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按照“金融创新助推转型综改”的理念,有效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向村镇银行转化,率先设立“转型综改金融试验区”,显得尤为重要。
一、推进村镇银行建设,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需要。多年发展的实践证明,民营经济的发展主导全市经济的发展,民营资本的发展决定民营经济的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市场主体融资难,另一方面资本主体感到投资难。推进村镇银行建设,既能使大量民间资金找到投资出路,又能为中小微企业获得资金保障。
二、推进村镇银行建设,是弥补金融服务的缺陷和空白,推动项目建设的需要。以孝义为例,近年来,先后启动了总投资2131亿元的83项重点转型项目,金融机构累计向这些重点项目投资放贷100余亿元,其它渠道融资270余亿元,资金缺口显而易见,特别是一些乡镇上马的亿元项目,因资金缺位造成了很多“半拉子工程”。因此以小额公司改制村镇银行为突破,合法有效地撬动民间资本,可以扩大重点项目融资几率,弥补金融服务的缺陷和空白,推动重点项目及早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三、推进村镇银行建设,是实现金融资本良性发展的需要。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闲置的民间资金由于找不到投资出路,导致集中在楼市、股市以及生活消费品市场的虚拟运作上,引发金融秩序失范,触发社会矛盾,增加社会成本。推进村镇银行建设可以实现民间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化,推进民间资本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流动。
四、推进村镇银行建设,是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被社会称为一大毒瘤的民间借贷——“高利贷”,屡遭政府执法部门的打击,但效果甚微,更多的着力点还应放到治本上来,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支持符合条件的小贷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给民间资本一条合法进入金融领域的绿色通道。
小贷行业近期虽没有心的政策出台,不过,今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破解政策难题,以小贷公司改制村镇银行为突破,作为对小额贷款最新政策解读,开创依靠金融资本实现经济转型的新局面。
一是政府主导,破解门槛难。推进村镇银行建设,政府主导是关键。目前,虽然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但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受省级金融机构制约,前期审批有较强的人为因素和行政色彩。建议政府以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平台,争取省政府下放的第一批7大类85项权限都能在我市率先试行,“门槛难”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二是同步改革,破解担保难。提供担保是银行信贷的必要手段,而我市目前的担保公司“有名无实”,没有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在小贷公司改制村镇银行的同时,打造专属于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产业的担保公司,逐步完善融资平台,为本土企业形成强有力的融资后盾。
三是职能规范,破解“投向难”。一方面加大中小微企业信贷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支持三农及农业规模化发展。新成立的村镇银行一定要确立金融特色信贷业务,建立融资产品“超市”,主动接受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监督。
四是行业自律,建立诚信体系。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可由工商联、协会等社团组织牵头,开展“诚信企业”,“诚信企业家”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评比活动,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从政府层面上,加强部门综合执法,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金融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