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在同一天相继发声,释放了金融业严监管的信号
2月2日,银监会公布了一起涉案金额190亿元的骗贷案。
根据银监会官网公告,多名外部不法人员横跨陕西、河南两省,以纯度不足的非标准黄金做质押物,骗取1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90亿元贷款。陕西、河南银监局依法查处了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质押贷款案件,对涉案的1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罚款5250万元,并处罚了104名责任人。
此前,银监会陆续公示了多起大案的处罚结果,包括工商银行黑龙江省分行54亿元违规对公理财案、浦发成都分行775亿元虚假授信案、邮储银行79亿元票据违规案,加上这起骗贷案,这4起案件中,金融机构被罚金额高达8.4亿元。
不仅是银行业,1月26日,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在同一天相继发声,释放了金融业严监管的信号。
银监会在近日召开的2018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指出,2017年,强监管严监管的态势基本形成,监管的震慑作用明显提升。2018年,将大力整治违法违规业务,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
证监会宣布对9家机构采取相关措施,并表示2018年将专项执法行动作为打好资本市场风险防范攻坚战的重要举措,继续加大对证券期货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保监会则发布《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2018年4月1日起施行),并确定以“稳中求进”为工作主基调,强化制度建设,弥补监管短板,精准发力,切实防范化解风险,提升保险资金服务保险主业和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2017年,金融监管涉及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几乎全部重要领域,针对市场上存在的各种乱象以及‘套路‘,监管重拳出击接连落地,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金融生态正在重塑。”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强调,“2018年,金融监管的力度会更强,保持执法高压将是常态。在去年原有领域强监管的基础上,对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或成为2018年的工作重点。”
银行业:票据违规处罚力度加大
据法治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日,新年以来银监系统(包括各地银监局和银监分局)公布行政处罚决定共658件(含2017年作出的处罚决定但在2018年公布),罚款合计近9.5亿元。其中,银监局开出罚单199张,罚没金额7亿元,95名责任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行政处罚。
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各级银监部门共开罚单3452张、处罚机构1877家、处罚责任人1547名,罚没金额29.32亿元。与2016年相比,处罚机构数量增长近3倍,罚没金额超过10倍,创下了历史纪录。而进入2018年,仅过一个月,各地银监局、银监分局罚没的资金就是去年全年的30%。
法治周末记者梳理了近期新开的罚单发现,票据业务、房地产业务、理财业务都是受罚的重灾区。多张“百万级”罚单涉及票据业务,邮储银行79亿元票据违规案涉及12家银行,处罚合计2.95亿元。
根据银监会所披露细节,2016年12月末,邮储银行甘肃省分行对武威文昌路支行核查中发现,吉林蛟河农商行购买该支行理财的资金被挪用,由此暴露出该支行原行长以邮储银行武威市分行名义,违法违规套取票据资金的案件,涉案票据票面金额79亿元,非法套取挪用理财资金30亿元。
对此,银监会表示:“这是一起银行内部员工与外部不法分子内外勾结、私刻公章、伪造证照合同、违法违规办理同业理财和票据贴现业务、非法套取和挪用资金的重大案件,牵涉机构众多,情节十分恶劣,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施天佑表示,近年来,银行票据业务频频违规,其最根本原因是利益驱动,监管层有各种规定,但却不去执行,而是为了巨额利益铤而走险。
银监会在《2018年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违规开展票据业务是十大监管任务重点之一。
根据要求,违规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滚动循环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以票吸存,虚增资产负债规模;违规办理不与交易对手面签、不见票据、不出资金、不背书的票据转贴现“清单交易”业务;违规办理商业票据业务;违规将票据资产转为资管计划,以投资代替贴现,减少资本计提;违规与票据中介、资金掮客合作开展票据业务或票据交易等,都是银监会将着重检查的票据领域。
保险业: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
据法治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保监系统一月份共对50余家保险机构(含保险中介)合计罚款2478.9万元。其中,保监会共披露8份监管函、5份罚单,各地保监局陆续公布130张处罚决定书(含2017年作出的处罚决定但在2018年公布)。
从罚款金额来看,中国人保、浙商财险、永诚财险分别以罚单金额290.5万元、202万元、193万元,位列前三名。
从处罚原因来看,多集中在保险公司车险套取费用、销售误导、产品设计不合规等原因。而车险业务是违规违法的重灾区。
浙江保监局下发的处罚函显示,2017年4月至6月,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中支部分保单按照商业车险保单保费1%至22%不等的比例,或者按照每份商业车险保单50至1500元不等的固定金额,逐单计提并向相关汽车销售公司支付费用,涉及商业车险保单2828份,保费近2229万元。综上,被处以46万元罚款。
宁波保监局1月23日下发的处罚函显示,2017年3月至5月,利宝保险宁波中心支公司通过提高物品采购单价的方式,虚列业务宣传费8.2万元,套取资金用于渠道业务车险销售激励。相关负责人被处以2万元罚款。
此外,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两地支公司因其业务员将近200笔车险直接业务通过浙江洲际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虚挂为中介业务而获得返利,被浙江保监局罚款10万元。
除上述车险业务违规现象外,法治周末记者查阅公开的处罚决定书发现,保监部门还列出险企的多项“罪状”,包括“利用业务便利为其他机构或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未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变更营业场所”“虚列业务宣传费”“编制虚假资料、财务业务资料不真实”等违规行为。
1月17日,保监会印发《打赢保险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总体方案》明确,将从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与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保险经营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三方面入手,积极主动防范化解保险业重大风险,筑牢保险业风险“防洪堤”。
证券业:重拳打击内幕交易IPO审核趋严
7份行政处罚决定书,通报25起作出行政处罚的案件,这是法治周末记者梳理证监会官网今年以来公布的信息后得到的数据。其中,内幕交易案9宗,占比最多,另外有5宗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和4宗证券从业人员违法买卖股票案。
在证监会公布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徐晗坤作为私募基金从业人员,知法犯法。在知悉内幕信息的情况下,使用本人账户进行内幕交易,买入“中牧股份”390余万元,亏损176.91万元。涉案金额巨大,虽然交易亏损,但其内幕交易行为,损害了证券市场“三公”原则,扰乱了市场秩序。因此,对徐晗坤处以60万元罚款。
此外,证监会稽查部门密切关注借势炒作高价股、概念股、热点股等突出问题,对于存在涉嫌操纵市场行为的,执法部门将坚决出“重拳”打击。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将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处肆意妄为、逃避监管、影响恶劣的机构和个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市场风险的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IPO亦是证监会重点关注领域。
新一届的发审委员自去年10月上任以来,对IPO企业的要求愈发严格。1月份,发审委共审核了45家公司IPO申请,18家获得通过,24家被否,3家暂缓表决,过会率仅4成。
依据目前的审核理念,企业的规范运行被视为企业是否能长期经营的基础,而不是仅仅以业绩规模来衡量公司质量。新的审核标准更注重企业是否规范经营,风险是否充分揭示,企业预披露材料是否详细,盈利能力是否真实。
对此,首创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认为,IPO审核标准趋严,短期内会对券商投行业务产生影响。一方面,目前不能达标的企业,需要再整改各项有问题的领域,使企业达到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可能因为IPO标准的提升,不得不放弃现有的融资途径,转而采取其他的方式。
“但从积极的方面考虑,对公司上市要求严格,是从源头上提升公司的水平。对于整个资本市场的未来表现、收益率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王剑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