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内经济面临供给受阻、需求萎缩的双重冲击。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全国各地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各地区经济稳定恢复,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效稳步提升,中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也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坚持以总量政策适度、融资成本下降、支持实体经济三大确定性方向,应对高度不确定的形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3%,经济在一季度受疫情冲击后逐季恢复向好,内生增长动能逐步增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同比增长2.9%、1.3%、3.3%和1.1%。东部地区经济引领作用继续增强。经济总量保持领先,资金、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创新动能不断积聚,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金融业对外开放、绿色金融等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虽然疫情对生产、投资和消费的影响大于其他地区,但依托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工业生产加速恢复,第三产业支撑作用稳步提升;金融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新增贷款加快投向普惠小微和制造业。西部地区经济贡献度稳步提升。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加大,能源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出口贸易增速领先全国;直接融资规模持续扩大,民营小微融资环境明显改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有力。东北地区经济缓慢恢复。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持续增强,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有待深化,此外,金融资产质量下迁压力有所增大。
2020年,区域经济金融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区域协同发展稳步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所在的内地省份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9.3%,城市群引领作用持续增强。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比上年提高1个、0.3个和0.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二是投资结构继续改善,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卫生等社会领域投资增速分别快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7.7个和9个百分点。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3.8%、4.4%和4.3%,制造业投资和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较大;中部地区克服疫情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实现0.7%的正增长。
三是对外贸易逆势增长,消费复苏逐步向好,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东部地区货物进出口稳中提质,电子产品、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快速增长。中、西部地区货物出口增速均超过10%,民营企业外贸更加活跃。全国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加快,全年网上零售额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8个百分点。
四是新兴发展动能显著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东部地区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服务业发展强劲。中部地区加大国有资本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西部地区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和“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东北地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持续推进,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五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减税降费政策成效明显,民生底线保障有力。全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人口较多的四川、贵州、甘肃农村居民人均名义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度贫困地区贷款投入实现“两个高于”,西部地区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约占全国六成。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
六是金融有力支持抗疫保供、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恢复发展,稳企业保就业成效显著。多措并举引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和贷款增速高于上年,东部、西部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增速分别比上年末高1.0个、0.2个百分点。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精准落地,东部地区普惠小微贷款增速领先全国,中部地区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达0.89个百分点。
七是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力度加大,金融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各地区制造业特别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东部地区金融业对外开放走在全国前列,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加速推进。各试验区绿色金融标准、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纵深推进,金融基础服务和便民惠民水平持续提升。
八是金融体系保持稳健运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取得新进展,东部、西部地区地方法人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较上年末提高0.3个、0.8个百分点。金融资产质量总体向好,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08个、0.58个和0.1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金融机构受疫情影响资产质量略有承压,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0.06个百分点。高风险金融机构和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序处置,互联网金融风险明显收敛。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国经济呈现稳定恢复态势,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但也要看到,当前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也不平衡,全国各地区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为引领,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管好货币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进一步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支持,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实现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源自:中国人民银行)